今天看到了一篇令人感到不适的文章,或者说至少它让我感到非常不适。这篇文章以高中生的口吻给作家方方写了一封信,指责其在写下《武汉日记》是在传播负能量,并探讨了一些好的作家应该是什么样的。第一我觉得它阴阳怪气地在侮辱高中生,第二是它一直在通过反问的方式推掉论证责任,这就给人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不快感:
我在琢磨,今天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鲁迅时代的使命还是今天作家全部使命吗?在一个光明时代,作家的主要精力是多用在提振民族精气神上,还是一味地聚焦不足之处,不停地揭露和追问呢?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您肯定能。您是作家!
她说,方方阿姨您的日记就是这个样子,把真实的武汉摆到世界面前:都来看看,这就是生病中的武汉呀!好友又说,您可以写可以发没问题,是不是应该有选择呀!
年轻人不懂事,说几句自己国家怪话就当他不懂事罢了,您65岁了,怎么也与众不同呢?
我可去你的吧。
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好」?亚里士多德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采取了研究动物学和植物学问题时的那种方法:观察。背后的思路是,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好人」的样本都拿来研究,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什么是「好」。
同样地,在回答「什么是好作家」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最直白的思路就是观察已经被公认为好作家的作家,从中总结出好作家的特质。文章说,「作家就是有使命感,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人!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各位,运用你们全部的文学史知识告诉我,哪一位作家是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立名的?
卡夫卡?显然他笔下的现代社会是压抑阴暗的。马尔克斯?恐怕不会有人觉得马孔多是个正能量天堂。加缪?如果对抗荒谬可以算作正能量的话,也许吧。特拉克尔?他的作品充斥着病态的阴郁。这个长长的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但是最终我们会发现,少有作家是因为唱颂歌,或者至少是给统治者唱颂歌(考虑到浪漫主义诗人很喜欢写这个颂那个颂的),而在文学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并不是好作家的特征。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情形与客观事实不符,建立在这一前提之上的结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对本文的批评也可以就此划上句号。但是,精明的支持者还可以辩称,作者提出的是一个应然命题而非实然命题:虽然现在的好作家们都不唱赞歌,但是以后的好作家们应该唱赞歌。这篇文章也确实为「好作家应该歌功颂德」这个命题提供了不少「理由」。囿于时间和篇幅,在这里仅作一个简单的考察。
首先,作者指出,时代不同了,作家的使命也不同了。如果一个作家生活在「光明的年代」,那么他的主要精力要用在提振民族气节上。这个点莫名其妙。什么叫「光明的年代」姑且不论,光明的年代就没有矛盾了吗?
我们用官方的话语回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说法正确,而作家的使命又是回应社会关切的话,那么新时代作家就应该揭露、反映这种矛盾,而不是去弘扬什么正能量。
其次,作者认为,如果人一个人眼中都是党和国家的不足,那他的关注焦点就已经偏离了为「国家好」的初衷。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眼中都是党和国家的不足?就因为一个人不曾公开称赞国家,就能推出他满脑子都是对国家的负能量吗?第二个问题是,批评本身成立与否,与批评者的初衷有关系吗?如果批评不成立,那就拿出事实说为什么不成立。为什么要去诛心呢?
第三,作者提出了家丑不可外扬论。我就想问问,谁是这个「外」啊?我寻思读她公众号的 99% 都是中国人吧?你说他们是外人?我着实不能理解,你这个「家」是怎么划的界。
第四,作者认为,作家吃国家的喝国家的,就应该「吃人饭要说人话,端别人碗要服人管。」你吃国家的喝国家的,国家的钱哪儿来的?纳税人给的。那究竟是谁有「恩」于谁呐?我交税你提供服务,谁都不有恩于谁。
最后,作者说,
如果不是国家强有力管控、强有力救护、强有力支援、强有力保障,而是像西方某个国家那样把人民放弃了,武汉会是个什么样呢? 如果没有大家群策群力换来的良好社会秩序,生病的武汉会不会乱成一团麻?歹人会不会趁火打劫为非作歹?方方阿姨,如果真是那样,您能确保歹人不进您家门吗?您还能安静地梳理武汉的感叹吗?
我实在没想明白这段话和作家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关系。歌功颂德有利于控制疫情?还是说批评就不利于控制疫情、社会就会乱成一团麻?问题不会因为你不去说它就不存在。作者在文中反问说,「方方阿姨,中国作家很多,您眼睛最亮吗?恐怕您也不这样认为。中国作家很多,您文笔最好吗?恐怕您也不这样认为。是啊,武汉生病,就您一个人看到了吗,世界就您一个明白人吗?」
是啊,世界上明白人多了去了,太多了,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说话,不明白的人又怎么会明白呢?
后记
这篇文章其实没什么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反复说,写得也比较情绪化。大家就当一条大号的朋友圈看吧。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篇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要突出给母亲做饭?显然那篇文章的文体不属于散文,更不属于任何纪实文学。以我的理解来看,那是一篇具有很强目的性和鲜明观点的议论文,其写作主旨与做饭八竿子打不着。
如果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只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不再写下去,我是绝对不信的。
回复给匿名。
只是再感化一下大家“端人碗服人管”吧
那篇文章实在是
阴阳怪气地侮辱高中生倒是蛮真实的……全文分明是小学生思维 老年人口吻 +中年人的阴阳怪气……哪哪都看不出年轻人的气息啊……
就这个“端别人碗要服人管”就已经很有时代特征了
真的是强行侮辱高中生啊….这种语气说的作文拿到高考场上去怕是只有及格分…
为了方方我人生中第一次下载了微博,30分钟后我把它删了 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