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受的刺激越多,产生反应的阈值越高。我觉得此言不虚。五个月前,我还是一个看到恰爱国烂钱的文章就会情绪激动血压飙升的青年,恨不得打开电脑立刻写一篇文章反驳;五个月后,再看到这类文章时,我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把手指移动到左上角,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这篇《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牛逼!》(下称《大火》)仅仅是在朋友圈刷屏,那么便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听到有一种声音说这篇文章是智商筛选器,看到列表里有转发的人就得赶紧删好友。这未免反应太激烈了。
一来这篇文章情绪很强,打的又是爱国牌,自然能唤起不少共鸣;二来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给出的事实是否真实,而像我这种网上冲浪只图娱乐的人,自然不会花心思去对文章里提到的(或没提到的)事实逐一核查。人们看到一篇能唤起共鸣、又没有明显事实错误的文章,转到朋友圈里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我们不能把核查事实的义务课在读者身上,那么读者转发的内容(与事实有关的部分)在后来被证明为不实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后见地指责读者「蠢」。
然而生活总是可以给你带来惊喜。这篇文章刷屏之后,很快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转载。「说什么」固然重要,「谁来说」却更加重要。一个是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官媒,一个是在青年中有影响力的组织,它们的官微转发这样一篇文章,不仅扩大了其流传范围,更是在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背书。即使有人争辩说平台转发不代表认同它的观点,也不能否认它客观上会给人们造成一种「背书」的印象的事实。
没有人是全知的全在的,不可能所有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场 。因此我们把获取信息的任务托付给正规媒体,用新闻伦理约束他们,确保他们给我们提供真实的信息。如果它们滥用人们的信任,摆脱伦理的束缚,那这个社会就如同瞎了眼一样,只能生活在流言与谎言中。
官微的编辑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也不可能不意识到自己所管理的平台的影响力。正是因为这种影响力,使得它们和普通读者区分开来:这些平台作为人们心中「可靠」的信息来源,对于自己所发布的信息有义务进行核实。 很遗憾,这篇文章被各大官微转载,说明要么是某些编辑媒体素养不过关,要么是有某种「大义」值得他们放弃新闻伦理这种「小义」。
唱赞歌者拿着爱国的通行证行走四方,试图还原历史的人却被束缚手脚。在《大火》一文发出来不久,新闻实验室、为你写一个故事等公众号很快便撰文驳斥该文提出来的观点,补充了更多被其省略、歪曲的历史事实。如果说新闻伦理不能克服媒体立场带来的天然倾向性,那么多家媒体的不同视角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补救。奇妙的是,这些提出不同声音的文章却因为各种理由被删除或限制转发。
这可就不单单是一个两个民间自媒体故意恰烂钱的问题了。官方的态度从原来的默许变成了现在的鼓励。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只要我的主旨是爱国,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编,因为官方会给我背书,平台会帮我处理反对我的声音。这两者的叠加,反而使得恰烂钱的公众号获得了公信力。「瞧,人民日报都转了我们的文章,怎么会有错呢?你看,反对我们的人都被删帖了。如果他们说的话没有错,他们为什么会被删帖呢?」我们看到,在包括《大火》在内的一些列爱国爆款文章的背后,都是专业的营销团队。在这么好的经营环境下,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资本涌入这个市场,做起爱国的生意。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爱国民族资产阶级罢。
如此一来,官微透支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了偏见的传播;营销团队从这些偏见的传播中赚得盆满钵满;异见者在不公平的竞争中失去影响力;而读者则无辜地相信了一堆虚假的叙事,并基于这些虚假的叙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不过,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毕竟原有的新闻伦理是西方传来的、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虚伪的伦理准则;迈入新时代之后,媒体工作者有了新的指导原则,媒体工作实践自然也要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风貌啦!
害,比起智商筛选器,我觉得更像良知筛选器。沦落到用别人的灾难吹捧自己,比起自豪我感到的更多是深深的自卑。
丹麦冠状病毒五星红旗的事你怎么看
回复给匿名。
抛开语境就没法看。
比如,我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写一篇文章“比西方种族主义更值得注意的,是丹麦首相的官方背书”之类。
但这篇文章我们也一样可以使用本文的方式结尾。
回复给匿名。
正经来讲,这两件事没什么可比性。
想要有可比性的操作应该是:丹麦首相一边声称我们维护新闻自由,一边把反驳批判那个旗子漫画的文章删掉。否则并不能构成“官方背书”这一条件。
若丹麦支持的是“一切形式上的合法内容的新闻自由”,并确实平等对待各方观点,那就不存在站队的性质了。这样一来这篇文章也就没有双标,下面的评论区也就没有人会钓鱼了。
回复给停尸房房管(我不是作者。
对文章观点没意见,只是当时看到你的评论,
突然想到丹麦的人们会不会有同样的想法。确实,丹麦政府没有让对立的声音消失,只不过一开始“新冠国旗”这种做法就违反了丹麦法律。
回复给匿名。
这两个问题我严谨考证一下再回复。一是丹麦的人会不会有同样想法,二是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丹麦法律。
(虽然个人觉得首相不至于站出来对违法行为背书,但我并不了解丹麦法律,所以恕我请教一下我的丹麦同学先
回复给停尸房房管(我不是作者。
想了想,两件事情从形式上不可比,但从定义上确实都属于“官方背书”。
我们:“官微透支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了偏见的传播;营销团队从这些偏见的传播中赚得盆满钵满;异见者在不公平的竞争中失去影响力;而读者则无辜地相信了一堆虚假的叙事,并基于这些虚假的叙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丹麦:“总理透支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了偏见的传播;营销团队从这些偏见的传播中赚得盆满钵满;政治对手在不公平的竞争中失去影响力和可能的选票;而读者则无辜地相信了一堆违法的叙事,并基于这些违法的叙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警惕官方背书这事,于我们,于他国人民应该都是成立的。
。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求是网 作者:代长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对如何做好正面宣传,总书记提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等重要观点,体现了对正面宣传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社会积极正面始终是主流,社会的本质是健康向上的。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反映这个主流和本质。生活是个万花筒,虽然有些不公平的事、有些不文明的人,但我们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去宣传人性中的真善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们要有一双慧眼,看清事情的本质和主流而非为表面和支流遮望眼,要有一颗慧心,分辨事情的是非曲直而不是人云亦云。前些年,有些媒体和记者为了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或者仅仅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和粉丝,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有的热衷于做标题党,什么标题唬人用什么,完全不顾在网络社会中,个体的情绪经过快速便捷的信息渠道传播,极易蔓延和扩大,迅速扩散为社会情绪。一些事本该同情却幸灾乐祸,本该愤恨却钦佩效仿,本该谴责却点赞夸奖,这种“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作为自媒体时代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的传播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多多少少会影响一些人,因此我们有义务正面宣传,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从我们这里感受到光明与温暖,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而不是颓废悲观、仇恨消极、充满戾气的负能量。“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就会退后十分。”
我们在坚持正面宣传团结人、鼓舞人、感化人的同时,需要澄清几个错误或模糊认识: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只宣传党的主张不宣传百姓生活了吗?其实这是个原本就根本不存在的伪问题,错误在于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了。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只是这些年来,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认知错误,出现了个别雷人雷语:“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求新闻工作者和各级媒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基层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和意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前不久,央视新闻报道了陕西咸阳渭城中学的两名学生扶老人,被送来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的故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扶老”善举出现过多个争议事件后,两名学生用人心的诚信和善意树立了好榜样。正面宣传就是要用心讲好百姓故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从而汇聚起同心同德同向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假大空”、“八股文”式的宣传吗? 说到底这是一个作风、文风的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厌倦一个面孔、一种腔调的程式化、说教式的道德灌输和理论灌输了。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一种话语难以打动所有人,今天的受众日益呈现分众化、差异化态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受教育程度和接受心理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在用心用情上下功夫,讲求方式方法,贴近受众需求,避免和克服“假大空”式的宣传,力戒空话、套话、程式化,真正让群众爱听爱看。多发现一些身边普通人感人的平凡小事,真实可信,可亲可敬,使正面宣传让人爱听爱看、产生共鸣,使先进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我们要学会从微观真实的小事入手追求全民对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广泛认同。我们的报道必须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准确把握受众心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群众感受不好,再多的报道都是自娱自乐,社会共识不强,再大的声音也是自说自话,甚至影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只唱赞歌、不要舆论监督了吗?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绝不是拒绝舆论监督,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为我们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提供了重要遵循。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准确监督、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和建设性监督,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有序组织开展舆论监督,对教育医疗、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问题,要主动设置议题,正确科学引导,着力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在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个别真实与总体真实、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能门缝里看成绩、放大镜下看问题,如果只看支流、黑暗、负面,不看主流、光明面、正面,即便所报道的具体事实为真,也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成为一种不完全的真实。媒体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为了抢收视率而偏离了主流价值,在司法审判中不能仅凭一己好恶而行媒体干预。否则,当手段成为目的,就会忘记自己为何出发。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理当揭露丑恶、鞭挞黑暗,但也必须把握好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统一和平衡,惟其如此,媒体才能激发更多正能量,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由我国社会的主流和本质决定的,不但没有背离新闻的客观性,而且是新闻舆论工作与社会主流相契合的体现,是在保证新闻事件微观真实的基础上追求生活全貌的宏观真实。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在批判和澄清错误、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正面宣传的信心,把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的要求贯穿到新闻舆论各项工作中,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委宣传部)